中国整合医学自习室8分钟交流课:王平-腰脊神经后支的解剖

    王平,毕业于山西中医学院针灸系,在北京丰台医院疼痛科工作,副主任医师,从事疼痛专业18年。


讲课语音>>

讲课PPT>>


腰脊神经后支的解剖的语音文字:
     下腰痛(Low back pain)是目前最困扰人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流调显示:大约有多达2/3 的人一生中有过下腰痛的症状,其中有好多患者丧失劳动能力。
     腰痛患者中 ,少部分可以找到明确的病因 ,如肿瘤、感染、 风湿、骨质疏松、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而85%患者找不到明确的诱因,被称为“非特异性下腰痛”。 
从神经角度,下腰痛可以分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神经根和背根神经节性疼痛和腰脊神经后支源性下腰痛。
今天我们重点讲解后者:脊神经后支源性下腰痛的神经解剖。
首先我们了解下脊神经的组成及分支,脊神经为混合神经,由脊髓前根和后根的神经纤维合并而成。
经椎间孔穿出椎管,分为为前支、后支和脊膜支;
前支——颈部、腰骶部脊神经前支主干组成颈丛、腰丛、和骶丛,胸脊神经的前支形成肋间神经,主司运动;
脊膜支---即窦椎神经,分支至后纵韧带、骨膜、硬膜外间隙的血管及硬脊膜,及椎间盘纤维环的后部,如果这些部位的神经受到刺激(包括炎性因子刺激)和压迫可以诱发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后支--又分为后内侧支和后外侧支。后内侧支支配脊柱正中线与小关节之间的感觉;后外侧支 :分布于小关节外侧的背面;肌支,皮支。                             
腰脊神经后支后支的走行:
1、腰脊神经后支于椎间孔外口处由脊神经分出,(见图)
主干长0.5~1cm,向后经骨性纤维孔,
在下位脊椎横 突的上缘 ,上关节突的外侧向后下走行 ,至腰横突间肌内侧缘以 30°角分为后内侧支和后外侧支
2、后内侧支:
1) 内侧支紧贴横突根部骨纤维孔下行,沿下位椎体上关节突外缘向下进入乳突与附突之间的骨纤维管(3mm)
2) 出管后即发出细小分枝,支配同位及下位下关节、
3) 内侧支主干继续向下、内、背侧行走,下行3个椎体平面后在后正中线附近穿深筋膜至皮下,支配多裂肌、棘肌、迴旋肌、棘间韧带及棘突
临床上应用举例:棘间韧带炎、棘上韧带炎,查体时有相应的压痛点,治疗点往上数三个棘突,找其横突根部有无压痛,就是说痛处并非疼痛源,
另外注意这些固定点:出孔点,骨纤维管。正常情况下这些结构可以保护神经,但是当骨质增生可以引起压迫刺激神经神经,从而引起疼痛。骨纤维管位于乳、副突之间 ,其入口处及顶 区相对狭窄 ;其中的后内侧支易受卡压

3、外侧支跨过横突背面向外下走行 ,各支在起始处也发出小关节支 ,其肌支支配骶脊肌 ,
      皮支穿腰背筋膜在皮下行程较长 :L1 外侧支至 髂嵴下方;L2、 3外侧支经臀到股后;L4、 5跨髂嵴经臀到骶后。
所以从中可以理解臀上皮神经分布区有疼痛,可以找到腰椎2、3、4关节突外侧缘、横突处做治疗,松解周围的肌肉。

特点:内侧支行径分布在后正中线与小关节连线之间;
      外侧支行径分 布在小关节连线以外。内外侧支之间有吻合支 ;
      同一结构的 神经支配是多源性的 ,例如腰椎小关节至少由上两个脊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一个外侧支支配。
      因此 ,脊神经后支主干受 刺激时除引起受累神经远隔部位的牵拉痛外 ,由该神经分布的小关节、棘突及主诉痛区都有压痛 ;若将受累神经主干阻滞 ,所有症状均消失 。
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在行程中的6个固定点,
即出孔点、横突点、入肌点、出肌点(竖脊肌)、出筋膜点(胸背筋膜层)、入臀点(皮下段越过髂嵴进入臀部之点)
以上均可能是臀上皮神经易受压迫、遭受损伤的部位。

可以这样理解:当 X 线出现椎体旋转、陈旧性脊椎压缩骨折、小关节塌陷、增生、或者分离,骨关节的这些关系改变致使脊神经后支的起始部及分叉部受牵拉是造成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主要原因 。

下腰痛多数来自上腰部 ,它是上腰 脊神经后支或其分支受物理(机械牵拉或压迫) 、化学(创伤产 物)刺激引起。临床表现为下腰痛、肌肉痉挛、活动受限;但疼 痛部位不等于致病来源 ,真正的来源在上腰部

后支干─椎间孔处
内侧支─上关节突外侧面或其内下方
外侧支─横突背面
神经射频热凝术:下位椎骨上关节突外侧,该处为后内侧支射频热凝治疗的理想位置。
神经阻滞治疗而非毁损性治疗可以选择出孔点。